从2018年到2019年,车市连续两年的下跌,新春伊始,悲伤裹挟着疫情的播报,弥漫心头。
这像极了2017年之前从未尝过愁苦滋味的中国车市,天真地迷信:年销4000万辆的奇迹正拍马而来。
近处的生活总是推搡着我们愈发焦虑,只有将岁月卷轴拉到足够的长度才会让人清醒和警醒。
“你的前照灯照不远,却能助你达到目的地。”上世纪80年代,美国当代作家E.L.多克特罗(Doctorrow)对传奇的克莱斯勒拯救者艾柯卡说,据说,在艾柯卡最痛苦的时候,喜欢躲进奥本山的公园里,安静地读《褴褛时代》以平复巨大的压力。
容易过的日子过完了,余日自然会艰难一些;好日子过完了,就得接受平平淡淡的时光。
岁月如斯,你我若此。
而且,古老的故事总会帮助平复糟糕的情绪。1082年,45岁的苏轼贬谪黄州第三年春,从最初的困苦无助到三年之后的释然,“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一曲《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把风雨飘零之际的苏东坡那内心的豁达与平静,穿越千年时空,抚慰着后来每个时代的失意者。
黄州,正是今日新型肺炎最严重的湖北黄冈。
但那些无视因果规律的失意,却是无法获得平静的,而若无始终如一的理想和健全的信仰,我们岂能翻越那漫漫长路?
雨打风吹去
据说,众泰汽车的实际控制人、生于1962年的应建仁每次从酒店退房前,都会把自己房间仔细打扫整洁。但是在造车的道路上,众泰汽车继承没有创始人的严谨、自尊和执着。
1月20日晚间,众泰汽车带来了一颗“惊雷”,公司预计2019年净利润大幅亏损60亿元~90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850%~1,225%,创下去年同行业最高亏损记录,这使得另一份亏损预告——力帆的50亿元数字相形见绌。
一直以“保时泰”为荣的6.5万投资者,听到如此糟糕的消息,年夜饭团聚的心情都大打折扣。
如果众泰和力帆把用来辟谣的认真用来造车,你说亏损会不会减少一个亿?这些年,众泰、铜峰、铁牛、金马,汉腾、君马和汉龙都是应建仁成功的助推器。
和众多新势力不同,从2003年就进入整车制造业的众泰,和更早涉足摩托车行业的力帆是中国车市当之无愧的“老司机”,和吉利汽车李书福、比亚迪汽车王传福站在同一个起跑线,这一批最早捕获中国汽车的巨大商机,并与中国汽车井喷的起点完美重叠,但是最终以爆出史无前例的巨亏收场。
错过中国汽车历史上同样史无前例的崛起与辉煌的,还有同出自永康的青年汽车吴建中——应建仁的姐夫。在河南南阳爆出的“水氢汽车”已经沦为业界笑柄,也几乎是每一位急切冲入汽车行业的真实写照。
众泰和青年汽车从来不独行,江淮汽车一定会在2020年抓住大众电动车最后一根稻草不放、海马汽车还会卖出更多的房产去填补财务亏空、力帆肯定觊觎俄罗斯市场的重振.....,诸多靠近悬崖的弱势品牌在作最后的努力与挣扎,这坚决下跌的车市,正在逼出一个残酷但全新的江湖。
2019年夏天,实际控制人景柱自从2013年挂冠而去之后,再次出现在海马汽车8S的新车发布会上,在逃离的七年里,景柱坚持长跑,把身体练得结实匀称,与海马一路下行的业绩,反差强烈。
疲累是别人的,发布会现场第一排,坐着许多头发花白的嘉宾,在景柱的衬托下显得格外苍老。这群嘉宾是伴随着海马成长的核心经销商代表,或者是对海马的承诺,或者是对景柱个人的信任让他们坚守——但是忠诚的代价岂能如此不堪?景柱,你亏欠海马的,何止是一个“道歉”?
感恩时光、感谢下行、感叹规则,它们用光阴惩罚这些投机者和逃离者,让虚伪的光环在这阳光下化作泡影。
适者生存,勇者伟大
应建仁、吴建中、尹明善、景柱......,一连串当初辉煌的名字,沦落到“愿无岁月可回首”的人生感叹中。但是,“且以情深共白头”的终极感悟,一定会有李书福、魏建军和王传福这些坚定、执着和更加真实的同行者勇敢去践行。
2019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840.7万辆,同比下降15.8%,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9.2%,比上年同期下降2.9个百分点。但是并不意味着自主品牌在这个冬夜里只有悲歌。然而最后一个月的冲刺却回到了41.79%的水平。前十强里,吉利距离两田仅一步之遥排在第四,哈弗和长安也各自占得一个席位。
全年,国内销量排名前十位的集团销量合计为2,329.4万辆,同比下降6.7%,高于行业增速1.5个百分点。市场份额为90.4%,同比增1.5%。
这符合事务发展的客观规律,适者生存,勇者伟大。那些弱势品牌的消亡,对“自主”整体形象反而是佳讯——这意味着许多低质低价车辆将从自主形象中剥离,品牌的升级和重生,与消亡和坠落中,以跷跷板的方式,无情而坚定地进行。
在最初崛起阶段,我们还能够凭借人口红利艰难完成工业实力的原始积累,从2008年开始,想要在能源、信息、计算、动力、材料等领域全面引爆科技革命,成为机械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最大出口国,则要经历非常痛苦的产业升级与洗礼。
事实证明,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今天,中国在手机、家电、甚至航天产业实现全面追赶,华为、格力、阿里巴巴们分别在基础通信、家电、移动互联网等领域,经历过“跟随-换道先行-大浪淘沙-实现产业竞争地位反转”的痛苦升级与转型,最终以傲然之姿,屹立至美之巅。
这是国家实力增强改变民族企业命运,也是民族韧性推动国家使命必达。
然而,在40年时间里,汽车行业却始终没能等来这样的酣畅蜕变,积蓄的巨大家国情怀,找不到出口,找不到载体,只能如静水深流般涌动。
谁能巅覆汽车行业的现有格局,都将被这股情绪拥上神坛,一如昔日丰田之于日本,现代之于韩国,或是更甚于华为之于中国。
2000年,中国车市开始迎势井喷,总量从200万辆激增到最高逾2,800万辆,在这磅礴发展中,催生了一个年近10万亿,从业人员超过2,000万,占比GDP逾10%的辉煌工业基础。
从2009年登顶全球到2019年一片灰暗,中国汽车工业十年走出一条坚决而生动的抛物线,面对新的时代,自主品牌很难不思考这样的话题:“若天命必有所归,为何不能归我?”
然而,这样的天命却久久不降临人间,直到巨大产业变革的今天摆在眼前,我们才觉得明天似乎已经有了希望。这个既是民族情绪的托举产业,也是时代发展依托的重要产业,全面崛起是时代之必然。
OICA提供的增长速率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过去20年对于中国和全球汽车历史的意义:1999年到2009年,全球汽车年销量从5,626万辆上涨16.5%至6,556万辆,中国贡献增幅的26%;而2009年到2018年却飙升47.1%至9,642万辆;中国的贡献率超过36%。
所以,面对“新四化”下全球汽车行业的巨变,已经成为全球总量27%的中国汽车工业的巨大容量,谁最有可能如华为、阿里那样,成为新一轮命运的主宰者?
脚踏未知,目探光明
风云激荡的变革过程中,一个时代的结束,往往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始。2018年,中国车市以一场“凛冬已至”的跌幅结束了连续29年增长,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洪流中,全球汽车市场以古老的东方大地为核心,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一个全新的开始。
2019年夏天,汽车发明者奔驰迎来了一个划时代的节点,在斯图加特,这家全球最大、历史最悠久的豪华车制造商的掌舵人实现了新老更迭。《斯图加特来了一位年轻人》,现年49岁的瑞典人康林松接替66岁的蔡澈,相比施伦普和蔡澈接任时53岁,汽车发明者把奔驰的未来托付给了年轻和勇气。
对汽车行业来说,寻找未来的代价崎岖而伟大。丰田汽车从1995年开始,在混合动力技术上前后投入接近500亿美元的巨额资金,从1997年推出第一辆普锐斯到如今累计销售1,300万辆,可谁曾知,丰田汽车直到2012年才实现混合动力的盈利,这漫长的15年黑暗中,多少人肩负沉重,掌灯前行?又有多少企业能够踏着未知,为未来寻找一丝光明?
总有伟大者持续着伟大。它们推动人类的出行从日行跬步到天涯若比邻。2019年春天,杭州湾,吉利汽车龙湾技术中心,1万多勤奋的工程师,和分布在从哥德堡到巴塞罗拉、从杭州到加州的全球研发中心一起,相伴到黎明。
对怯懦者来说,未知和下行逼得他们落荒而逃,对勇敢者说,当下的黑夜,恰是改变世界的良机。
如果以2月初特斯拉逼近丰田汽车的市值为临界点,在众目睽睽之下的猎食,刺激着无数汽车人,去推动这个封闭了近140年的伟大行业,放下一切,去走向下一个未知。
是的,2020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移动互联网、未来通讯技术、投机资本和地缘政治要素的多重加入,汽车的未来,将从之前的相对闭环,彻底走向开发。
然后,未来呢?2019年,我把这个问题提给了汽车发明者的掌门人,一个是2019年夏天退休的蔡澈,一位是他的继任者,年轻的康林松。蔡澈笑着说,“你看,我们把未来交给了年轻人!”康林松说:“应对未来,仅仅有勇气是不够的!”
苦难辉煌
“(长城汽车)倒也要倒在国际化的路上!”2019年5月份,莫斯科,魏建军对全国100多家媒体说。2020年的1月17日,长城汽车继续大踏步在国际化的路上迈出更为大胆的一步,长城将收购包括塔里冈工厂在内的通用汽车印度公司。待收购完成后,塔里冈工厂将成为长城汽车海外第二个。
近年来,经常有海外媒体同行对年销量刚刚100万辆的长城汽车拿出全年的利润去搏击未知的俄罗斯市场不解;同样,许多人对奇瑞汽车拿着单薄的国内利润去填补巴西和南美市场的亏损疑惑。
其实他们一点都不了解中国,我就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30多年前,安徽的农村里面,一个放牛的小男孩,经常望着皖南那翠绿的青山,憧憬着去华尔街敲个钟,去洛杉矶剪个彩的梦想。
这不是故事,这只是刚刚过去的40年中国这片土地上哺育出的无数奇迹中的两个,故事的主人公你们都很熟悉:一个是安徽芜湖无为县的王传福、一个是皖南桐城太湖县人李斌。
500年来,西方作为工业与文明的集大成者,它的每一次进化与变革都成为价值与商业模式输出的最佳范本。就像牛顿、爱迪生、莱特兄弟、戴姆勒和乔布斯,他们不仅仅是智慧的化身,也是应时代而生的文明传递者。
自从2009年中国登顶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以来,10年里,中国的消费者不仅在推动着中国本土的汽车企业在这片硕大的版图中占据逾40%的份额,而且给了这些本土企业一种更为远大的野心:在面向未来的新能源、AI智能以及共享运行等诸多前端性的探索中,实现后来者居上。
不管时代如何喧嚣,不管人心如何地时而高亢时而迷茫,在中国大地上,总会涌现着各样的新故事,新面孔。黄河浩浩,长江汤汤,回望40年,一种大势正在浮现,虽说疫情的阴影尚未消散,但相信数十年后,这场灾难会成为我们持续成长的暂停键和全民反思的新契机。
中华文明的力量,穿越千年时空仍然有着强大的摄受力。大唐鼎盛时期曾引得万国来朝,日本遣唐使对于中华儒释道文明的虔诚崇拜,展示了我们曾经创造了一个无比光荣的时代。充沛的文明源流未断,智慧的灯火未灭,我们有理由期盼着新的光荣使命重新临幸这块土地。正如在2月3日《山川异域,风雨同天》的新春致辞中,出版人吴乐晋写的:我们也应该像日僧一样,虔诚地向隔着几个世纪的那些伟大的传灯者,乞请智慧灯火重新点燃我们内心的光明,重树对天地万物的敬畏之情。
所以,这片孕育了无数杰出人物、2000年来闪烁着中华智慧的土地,必将在新的时代推动力之下,塑造更多任正非、马化腾和马云这样的时代定义者,也必将诞生更多李书福、魏建军和王传福这样的行业推动者。
这种向上的力量,不会因为过去两年来中国车市的短暂回调而改变方向,也不会因为中美贸易争端所带来的经济波动改变轨迹。
如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中写道,“人类的一切智慧都可以总结为两个词——等待与希望。”
西方哲学力在强调输赢、得失和本我,古老而智慧的东方文化则参悟明心见性、知行合一和无我。东坡先生晚年流放到海南岛后,再次念起自己在黄州时写下的名扬天下的《定风波》,倾情注入自己随后10多年的人生所得,写进了另一首诗《独觉》中:“潇然独觉午窗明,欲觉犹闻醉鼾声。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文/卫金桥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公众号,或登录《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转眼已进入2023年二季度,国内各大上市车企也陆续交出了去年全年的成绩单。
众所周知,2022年我国汽车行业经历了原材料价格疯涨、油价高企、疫情反复且多点爆发以及封控、供应链紧缺甚至中断、缺电等重重困难,生产和销售都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但得益于各地方和国家陆续出台政策支持汽车产业发展,特别是6月开始实施的购置税减半政策,让产销得以快速恢复,最终全年汽车销量达到2686.4万辆,同比增长2.1%。
在这样较为平稳的市场中,主要面向国内的各大车企表现究竟如何?
根据一句话点评对12家车企去年财报的统计,大部分国内上市车企的营业收入都有不错的增长,比如比亚迪、吉利汽车、广汽集团、蔚来、理想汽车和零跑汽车增幅都超过30%,其中零跑同比增长近300%,但从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方面来看则有些不尽如人意,除比亚迪、长城、吉利、广汽皆保持正增长外,其余各家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一枝独秀的比亚迪
具体来看,在这12家车企中,比亚迪的表现无疑是最优秀的。
乘着新能源市场的东风,凭借着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和e平台3.0等技术的发力,旗下宋PLUS、秦Plus、元PLUS、汉和海豚等车型的持续热销,2022年比亚迪的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52.3%至186.9万辆,并以成为国内各大车企中的年度冠军。
这是比亚迪首次获得该称号,也是近年来其第一次坐上自主阵营老大的位置,更是中国车市有史以来首度由自主企业摘得年度车企销量桂冠。
伴随着汽车销量的增长,2022年比亚迪旗下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1.8%至3246.91亿元,为集团提供巨大的增长动力。因此,2022年比亚迪的总营收首次突破4000亿元的门槛,同比增长96.3%至4240.61亿元,其中汽车及相关业务的占比为76.6%。
不仅如此,比亚迪在利润方面的表现更是令人惊艳,2022年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166.22亿元,同比增445.9%,同时扣非净利润也达到156.38亿元,同比增长1146.4%,两者均是首次突破百亿大关。
当然,必须承认的是,从净利润率来看,比亚迪的3.9%并不算高,与长城和广汽还存在明显差距,而后两者领先有各自不同的原因。
因供应链紧张、动力电池等原材料涨价导致成本上升,2022年初长城决定对旗下两款纯电动小车黑猫和白猫暂停接单,集中资源推动更高端新车型的上市和上量。
在摩卡PHEV、坦克300、坦克500、闪电猫等高利润产品的推动下,虽然去年长城的营收只基本与2021年持平,但在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2.9%和6.5%。
可也必须认识到,2022年长城的汽车销量同比下跌17.1%至106.2万辆,导致其在国内各大车企集团的排名跌落至第10,而2021年则是第4,仅次于上汽集团、长安汽车和吉利汽车。
和长城的“维稳”不同,广汽集团更为积极,在合资和自主的双重努力之下,2022年其营收首次超过千亿元,达到1100.06亿元。
可广汽也有自己的隐患。
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广汽集团的净利润为80.68亿元,其中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就达到80.62亿元,换言之四季度其只赚了约600万。这背后是四季度为了达成销量目标,集团旗下的不少车型都开始放价,比如丰田锋兰达和赛那提供一定的优惠,雷凌和凯美瑞的折扣力度也有所加大。
因此,2022年广汽的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仅分别同比增长10.%和25.4%,净利润率降低至7.3%,远不及2021年的9.7%。
至于营收、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均实现增长的北京汽车和吉利汽车,前者主要是依靠北京奔驰,2022年北京汽车营收中北京奔驰的占比为96.2%,而后者的营收能达到1479.65亿元的历史新高,则主要归功于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极氪销量增长和售后服务带来的巨大收益,2022年极氪营收达到317.87亿元,同比增长1008%。
净利润率过百的华晨中国
在5家营收超亿元的车企之后,紧跟的是东风集团,在连续多年徘徊在1000亿元出头后,2022年其营收跌破这一门槛,仅剩926.63亿元,同比下跌18.1%。
财报显示,2022年东风集团营收的收窄主要是因为旗下商用车表现不佳。受商用车持续低迷的影响,去年东风集团商用车只售出31.3万辆,同比跌幅达到40.8%,这直接导致相关业务板块的销量收入降低至386.65亿元,同比减少约327亿元,因此哪怕乘用车销售收入增加141.84亿元,总体营收仍在下降。
而得益于乘用车市场的发力,再加上全年出售赛力斯股份获得19.45亿元的收益,因此2022年东风集团的净利润仍保持102.65亿元,是榜单中唯二净利润超过百亿元的车企之一,净利润率也保持在11.1%的高位。
与东风集团相比,华晨中国的净利润率更令人惊叹,达到631.9%,同时营收和净利润的跌幅却都超过40%。
对此,华晨中国的解释是,2022年其终止将华晨雷诺财务报表综合入账,剔除了华晨雷诺轻型客车和MPV的销售额,导致营收减少,同时后者相应的开支也不再纳入报表,因此其对利润的负面影响自然不再存在。
与此同时,由合资公司变更为联营公司的华晨宝马,仍为华晨中国提供巨大的利润。根据财报,2022年华晨宝马贡献净利润由2021年的145.15亿元减少83.6%至23.80亿元,而2022年2月11日起华晨中国应占联营公司业绩为净利润65.44亿元。因此,华晨中国的营收、净利润与净利润率之间才会出现如大的反差。
而榜单中四家新势力造车企业蔚来、理想、小鹏和零跑,则是榜单中仅有的净利润率为负的车企。
纵然,依靠国内和国外新能源市场的高速发展,上述四家车企的销量都实现不错的增长,营业收入也保持一定的增长,但支出仍高于收入,因此还继续处于亏损状态。
综合营收、净利润等多个方面表现来看,2022年这四家中表现最好的应该是理想,营收大致与蔚来相当,净亏损则只有20.32亿元。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2022年它们都处在产品更新和平台迭代的关键期,蔚来的“866”都即将更换为NT2.0平台,8月和11月理想L9和理想L8分别开始正式交付,理想L7尚未开启交付,9月初小鹏的重磅产品G9完成首批交付,同样是9月零跑C01也才正式上市。
至于江铃汽车,营收的减少主要是由于集团整车业务中占比超过70%的商用车销量下滑严重,其中的轻型客车和卡车销量同比分别下跌23.9%和45.2%,导致集团总销量同比下跌17.3%至28.2万辆,整体销售收入也下跌16.2%至270.7亿元。
而2022年江铃汽车的净收益能实现近60%的增长,主要是因为收到多达9.4亿元的政府补助,实际上其扣非净利润为亏损22.97亿元。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公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