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金链告急到举步维艰,力帆终于走到了生死关头。
8月7日,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控股股东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帆控股”)以其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申请进行司法重整。
同日,吉利汽车收购力帆股份的传闻不胫而走。
但是吉利控股集团对此的回应是:不知道。
事实上,这并不是第一次传出吉利将要接盘力帆的消息。
今年6月19日,力帆汽车尾盘突然拉至涨停,多数网友认为是“吉利收购力帆”消息所致,该消息指出,吉利将向力帆注资,并成为最大股东。
但该消息却是得到了杨学良的否认,力帆股份也发表澄清公告。
不过无风不起浪,无根不长草。
一个身处危机,一个寻求机遇,力帆与吉利或多或少还是存在一些合作的可能。
为西南市场打下根基
今年7月份,两江新区与吉利控股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吉利高端新能源整车(重庆)生产基地项目、吉利工业互联网总部暨数字化工厂项目落户重庆两江新区。
对吉利而言,这是它在重庆的首个生产基地。
作为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重庆的汽车产业氛围浓厚、汽车产业配套齐全、汽车交通物流优势明显……重庆,无疑是最佳选择之一。
再加上,重庆与成都是中国西部汽车中心,在长江经济带和西部大开发两大国家发展战略之下拥有着的潜力,对车企而言是机会。对吉利来说,更是不可忽视的版图。
重庆生产基地的落户势必将与四川成都工厂协力扩大吉利在西南地区的市场份额,也将为吉利西南市场打下强而有力的根基。
所以,重庆势必是吉利西南市场发展最为重要的城市之一。
作为重庆市民营企业三巨头之一、中国摩托车巨头的力帆,在重庆甚至国内都着举足轻重的分量。对吉利而言,若能收购力帆,不失为一个好的机遇。
如若吉利接盘力帆后,吉利汽车将获得力帆股份在重庆当地的鸳鸯地块,一座15万辆乘用车项目的生产基地,跟吉利高端新能源生产基地项目落户重庆不谋而合。
并且对吉利而言,若能保住力帆股份上市公司的身份,可以利用这个壳资源,将零部件公司或者领克品牌整体装入,以筹得更多资金。
此外,力帆控股旗下的摩宝支付是四川省内唯一一家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同时拥有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和跨境支付全国牌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目前,吉利汽车已经开设网约车业务曹操专车。摩宝支付可以帮助吉利的移动出行业务形成业务闭环。
再加上李书福的汽车帝国发源于摩托车,他也非常喜欢摩托车,时时刻刻也想着把摩托车业务做大做强,甚至进军国际化。若吉利接盘力帆最终为真,得益于吉利本身自有的技术,吉利的摩托车板块或许有望更进一竿。
当然,对于力帆而言不失为一件好事,一方面是剥离亏损的汽车业务之后,可以好好地深耕摩托车领域,一方面也能够偿还拖欠债权人的资金。
汽车行业加速洗牌
从曾经全国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商,到如今在其汽车板块,只得到6月销量13台,半年仅卖16台的惨淡现状。
有人说,力帆股份目前的处境是中国汽车行业加速洗牌,转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缩影。
2018年前的中国汽车市场,还属于快速爆发的增量市场。2019年-2020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然成为了全面的淘汰期。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曾表示,我国汽车产业正进入市场和产业结构调整期,可以预见,未来3-5年将是汽车产业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辛国斌认为,“产销数量绝不再是发展的唯一重点,更重要的是发展质量的提升。”
眼下,譬如力帆、众泰等处在生死边缘的自主品牌比比皆是。汽车行业的洗牌加速了这些企业走向舞台的边缘。纵观重庆车企入局者,例如长城、北京现代、吉利等新入局车企,无一不是在加快脚步,飞速发展。
因此,汽车企业想要不被海水淹没,就得稳扎稳打,积累深厚的技术以及产品、采购和营销渠道等资源整合能力,才不会让自己陷入产品难以面世、销量低迷等问题。
如今,力帆股份控股股东也步入司法重整后尘,离倒下只有一步之遥。
如果吉利能够顺利接盘,对吉利或力帆而言,或许都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重庆力帆曾经是享誉国内的民族品牌,也是重庆的城市名片之一,以造摩托车而闻名天下,该集团创立于90年代初期,创始人是尹明善,据传他曾经被誉为重庆首富,可见财力雄厚。当初尹明善凭借敏锐的商机嗅觉以及精明管理,在集团成立后的10多年里,带领集团取得了迅速发展,2003年力帆集团成为了国内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商,一举超越嘉陵和建设这两大传统品牌,表明了此时的力帆正走向巅峰,力帆的商业?帝国?也开始逐渐壮大。不过如今的力帆却急速陷入困境,步履挣扎,身背诸多债务以及最终到了宣告破产这一步,这个创造过很多辉煌的企业不禁令人感到惋惜。力帆集团依靠摩托车打出坚实的企业基础,不过后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力帆也选择了战略转移,那就是进军汽车行业。尽管力帆在2003年达到巅峰,但是创始人尹明善却居安思危,此时的汽车行业逐渐兴起,而摩托车越来越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日后的生存空间必定会萎缩,如果力帆不做出改革转变恐怕日后会陷入困局。在这样的历史发展推动下,力帆便把目光瞄向汽车行业,也正是由于这样的战略转变似乎一步步把巅峰的力帆逐渐推下神坛。2003年之后,汽车行业进入黄金发展阶段,非常吃香,面对这样的商机,力帆在此时也快速抓住机会,他们通过收购重庆专用汽车制造厂80%的股份,并且改名为重庆力帆汽车,宣告进入汽车领域。可是汽车行业不是依靠热血激情就可以做好的,需要技术研发,而且还要面临非常严峻的市场竞争。力帆由于缺乏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在汽车行业的发展并不像当初进军摩托车行业时那么顺利,也做过自主品牌创立的努力,由于国家有补贴政策,力帆还进军了新能源汽车,但是在坚守了十几年后,依然无法打出自己的名堂。2015年,力帆已经成为一个大型综合集团,拓展了汽车、房地产、金融等领域,但是危机已经开始出现。2016年,力帆的汽车和摩托车市场整体销售额下滑,达到历史最低水平,因新能源汽车电池标示不符规定,力帆还被财政部取消了力帆新能源汽车补助资格,还深受汽车质量问题的困扰,困局加大的力帆,集团的发展便步步走向下坡。众所周知,汽车行业的烧钱程度也是非常大的,竞争力度很大,力帆虽然选择继续坚持,但是最终还是难以熬过这场非常艰难的危机困局,走向了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