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区的另一个篮球队给我们下来了战书,表示欢迎我们队前去赐教,身边的兄弟都是20出头的小伙子,这哪里嫩忍的了?于是开着我们的荣威iMAX8就去了,还好iMAX8的空间比较大,有充裕的头部空间,我们一米九的个子也并未感到空间的局促!?选车的时候我就是看中了它的大空间,这样无论是家用还是商用都会特别合适,像我这样的网店店主也更加的合适,带着摄影师和模特出去拍外景,人和器材一辆车就够了,有时候客户来,开着它去接也会更有面子!
其实第一次看到它的时候我就被他吸引住了,它无论是在颜值还是在空间上都特别的符合我的选车标准,也特别适合像我这样的创业者。
选择它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是上汽生产的汽车,对于上汽集团我们国人还是很信任的,其旗下的荣威最近几年也是如日中天,而且荣威的汽车科技是在全球都是领先的,我们国产终于也有了属于自己的豪华MPV。
侧面的它看起来也是很豪华,商务汽车肯定是更加的豪华一点的好,荣威iMAX8的前脸充满了霸气的感觉,我的朋友都说它特别的上档次,而且坐起来十分的舒服!
其实对于我们这样个子比较高的,还是MPV开起来更加的合适,因为我的轿车,开起来真的是显得有一些压抑,但是荣威iMAX8开起来就舒服多了!
荣威iMAX8的新车标绝对是它的巨作,其实本来荣威的车标就挺好看,现在改成黑白相间的显得更加的大气,国潮的荣麟格栅设计更加是加大了它的科技感,时尚感,和霸气感!
对于内饰,我对它真的是一点挑剔都没有,而且还有它的魅力三魔,拥有魔力的第二排座椅,荣威iMAX8的第二排座椅拥有头等舱沙发般的舒适,坐起来特别的舒适,就算是长途乘坐,也不会感觉到腰酸背痛!?还有当然就是它的魔屏了,在前排座椅后背拥有集成魔屏,带来了豪华的氛围,而且在后排也能控制车内的很多功能,一人一机,与前排的主机互不干扰,让后排的乘客也能拥有更好的乘车体验!?最后还有它的魔吧,听到这个名字肯定是一愣,对它就是这么贴心,它拥有饮品套装,它分别在车头和车尾的位置拥有移动的茶吧,可以选择茶或者咖啡,尾部也可以装载冷藏的饮料!
智能大屏,十分的强大,它真的不只是一辆汽车,它还是我的贴心小管家!
电子档把,操作起来更加的简单,并且车内的物理按键很少,显得更加的整洁!
液晶仪表盘,真皮多功能方向盘尽显它的豪华之气!
车内的做工以及用料真的是非常的棒,荣威在进步,国产也在进步!
其实荣威iMAX8真的是不可多得的家用商用的好车,相信它也能在我以后的事业助我一臂之力!
「人汽」吉利银河:盛夏时节的一场冬泳
东风、上汽、长安之后,长城汽车也要推出全新高端新能源独立品牌。
12月10日,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长城汽车计划推出全新智能电动汽车独立品牌,内部命名为“SL项目”。这一项目将对标蔚来、特斯拉、理想等新造车势力,而长城汽车也是继岚图、智己之后又一个传统造车企业成立对标新造车势力的品牌。
当这一新闻还是“谣言”时,长城汽车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并不知道这一事情,但是未来长城一定会进入这一市场。”而当记者向长城汽车副总裁傅小康提问时,其回应:“大潮将至,我辈当躬身入局!”也进一步印证了这一事件的准确性。
无独有偶,2020年7月东风集团成立的高端电动品牌岚图、2020年11月26日上汽、浦东政府以及阿里巴巴合资的智己汽车、昨日,长安被爆出和华为、宁德时代共同研发CHN纯电平台,再加上长城汽车正在“潜伏”的SL项目,在短短不到5个月的时间,中国智能汽车领域已经刮起了一股巨大的暴风,而在最中心的就是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
“秘密”的SL项目
始终难以忘记去年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汽车蓝皮书会议上说的话。“我认为这是一个技术时尚型消费。你不开个特斯拉,不体验体验它那个智能化,就显得有些low。”不可否认,正如魏建军所说,品牌价值、技术前瞻、智能体验,已然成为特斯拉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最大标签,并且不要忘记其仍在不断布局中的超充网络,也是销量攀升的诱因之一。”
魏建军和其他车企的管理者很不一样,十分欣赏特斯拉的崛起。也一直想带领长城汽车走得更远更好,而目前来看市值第一的特斯拉确实是一个值得学习的目标。魏建军没有固步自封认为特斯拉是一个泡沫,而是真正去学习如何去打造属于中国未来的高端智能新能源自主品牌。
从目前来看这个名为“SL”项目的就是魏建军给出的答案。据媒体爆料与近日上汽集团发布的智己汽车一样,SL项目也将采取多元化融资结构,其中长城领投,而仙豆智能创始人兼CEO李鹏或将担任SL项目的法人和董事长。所以在12月9月WISE新经济之王大会上,其向新势力喊话:“智能汽车资格赛刚结束,决赛帷幕已经拉开,我辈当躬身入局。”
在他看来过去几年是新造车势力们证明自己能够造车的时代,并且,当下的竞争已经从单一汽车制造转变为智能产品的打造,新造车势力的存活者将与具有实力的车企一起拓展这个市场。”
与其说是“让子弹飞一会儿”,不如说是长城汽车正在一直准备进入这个还未成熟的市场。无论是独立出蜂巢能源还是成立欧拉品牌,都是长城汽车步入高端化智能汽车市场的重要前奏。
对于长城汽车来说,蜂巢能源创新的高速叠片电池包封装技术可以说是新能源车型达成高技术指标的重要渠道,不仅是叠片技术,还有能量密度达到250wh/KG的电芯产品,都是长城汽车能够在技术上有所突破的关键。
而欧拉作为长城汽车运营新能源品牌一个勇敢的尝试也在今年收获到了巨大的成果。今年11月欧拉品牌销量突破1万辆,新车销量达到11,592辆,同比暴增415%,环比增长45%,不仅实现9连涨,更是创下了单一车型以及品牌的销售纪录。其中,?欧拉黑猫11月销售9,463辆,同比涨幅高达373%,环比大涨51%。
“当下所谓的智能汽车没有改变制造的底层逻辑——将汽车变得更加智能,未来应该是在智能上长出一个智能空间,这才是智能汽车”李鹏的话很短,但是却也证明了未来长城汽车高端化智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并不是一味地追求新能源,而是将智能放在了最重要的地方。“智能汽车,一定是整个生态。”当记者提问长城汽车内部人士时,其也坚定表示未来智能汽车的方向。据了解,SL项目的总部将设在上海,未来将使用长城工厂代工,首款车型是SUV,或将对标蔚来ES8。
大潮将至,我辈当躬身入局,这是长城汽车对于未来的期许,也是作为一个传统造车势力向新能源以及智能变革浪潮下的战书,对于长城汽车来说,过去是痛苦的,现在是美好的,但如果不去继续改变,未来是否美好将成为一个未知数。
魏建军们的野心和挑战
岚图、智己、CHN、SL项目,每一个代号的背后都是传统车企对于智能化汽车、新能源变革下的一次反思。
2015年当蔚来还在B轮融资,没有人会想到这个曾经差一点就要被收购的企业将在短短不到2年的时间就成为全世界市值第4的汽车制造商,而更不用说曾经靠贩卖碳积分才能够季度性盈利的特斯拉能够成为全世界市值最高的汽车制造商,这个时代正在飞速变化,挑战着每一个人对于事物的认知。
在如此多的红利面前,对于很多传统车企的管理层来说,萌发进军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市场这一思想只需要一瞬间的时间,但是如何去做,怎么样才能真正做好却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可能都无法成功。
所有想要进入这一时代浪潮,想要成为主角的车企,必须要跨越两道坎:首先是高端化思路不足,其次是新的电动品牌得用新的打法,档次的差异和思路的差异。
对于长城汽车来说,高端化是一个意味深长的词语。长城汽车不是第一次做高端化,从最早哈弗H8到近来的WEY品牌,长城汽车的高端化并不是那么顺利。从单车月销过万到现在整个品牌销量不能达到万辆,WEY品牌一直在高端化的路线上不断探索,不过好在坦克300的到来让WEY品牌似乎找到了正确的道路,这也引出了第二个问题。
新的电动品牌必须要使用新的打法,魏建军们能否有档次上的差异和思路的差异?对于所有传统车企,特别是国有企业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你很难让一个人在“牢笼”之中画出最美丽的图案,而成功的传统造车经验,也会限制住全新的思维。
就像前文所言,智能汽车并不是更加智能的汽车,而是智能化生态环境中多了一个移动空间。从最基础造车理念上的不同就是对于那些曾经成功,现在也很成功的企业一次没有准备的摸底考。
所以会有华为、阿里巴巴,腾讯这样的智能化企业入场,在思维和制度碰撞的时代,谁能够在这样的联合模式中率先找到真正的舒适区,谁就能够率先获得领先。对于这些老牌企业来说,资金最不是问题,造车经验也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对于原有观念的破除,在于对于未来人才以及趋势的把握。这一点是魏建军的挑战,也是所有想要高端想要破局的人最大的困难之处。
从北汽Arcfox、岚图,到智己,再到CHN、SL项目,自主品牌推出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的阵营正在不断成型。奇瑞新能源、广汽埃安和吉利几何独立但目前看来并不够前瞻,他们有没有后续高端电动车品牌的计划?一汽除了盛腾,是否有亲儿子高端电动车品牌?比亚迪除了汉以外要不要推高端品牌?进入了大众温柔乡的江淮,后续大众会不会投放高端品牌电动车给大众安徽?这些都是未知。
当除了大众以外的德意志们,还躺在曾经内燃机辉煌的功劳簿上,纠结是否要真正大力发展新能源;当日系、韩系正在以氢能源为终极目标坚定不移,于当下不情愿地调转一下船头时;在中华大地上无论是新造车势力还是传统造车企业已经迈在了坚定的道路上。
中国赌上了整个国家的汽车制造业以及新能源的发展方向。时代的卷轴已经铺开,无论是长城汽车们还是上汽集团们,无论是已经阶段性成功的,还是仍在布局谋篇,他们都决心把自己牢牢地钉在时代卷轴的画布上。
文/林嘉浩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公众号,或登录《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作者:管宏业 宋家婷
每一款产品都要进入细分市场前三,“造车人”只做高价值新能源汽车。
这可能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艰难的时刻,却也成为中国汽车品牌史上最自信也最“团结”的时刻。
癸卯年二月初四,杭州奥体中心亚运会主场——七个月后它将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瞩目的中心。在被称为“银河环”的主场馆,吉利汽车正式发布了旗下中高端新能源品牌“吉利银河”。
▲吉利汽车集团CEO 淦家阅(阿甘)
“请允许我们将这里定义为吉利生态进化的智能新起点,这也是吉利银河新能源的主场。”站在舞台上,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阿甘)掩饰不住内心的热情。
同样热情的还有整个汽车行业以及吉利的友商们。除了汽车圈超半壁江山齐聚杭城,人汽传媒注意到,友商也出现在现场,送上诚挚祝福的同时,也下了赫赫战书。剑拔弩张之余亦不乏惺惺相惜。
这也是自2月中旬吉利宣布全新中高端新能源系列正式定名之后,中国汽车品牌之间善意调侃的集大成时刻,同时也是少有的温馨一幕——野蛮生长三十年的中国汽车品牌,真的成熟了。
“携手开启新时代!”正如友商所言,这既是新时代中国汽车品牌的大格局,也是中国汽车品牌向上的必经之路。活动当晚,2023“看见中国汽车”品牌巡礼全国行首站吉利站也在杭州开幕——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对吉利品牌的肯定与认可。
我们来看看,除了吉利银河,吉利还发布了什么?
围绕产品来看,一是吉利银河L7全球首发,并开启预定;二是吉利银河智能电动原型车“银河之光”亮相。
围绕技术来看,吉利发布了吉利银河专属的电池安全技术——“神盾电池安全系统”、吉利银河专属的新一代雷神电混——“雷神电混8848”、全新的汽车操作系统——“银河N OS”以及天地一体化的银河智驾方案等技术成果。
吉利如何定义此次密集而又重磅的发布?
“吉利银河新能源战略的发布,不仅是‘造车者’吉利对自身尖端技术的一次集中展现,更是以吉利银河为载体,开启吉利品牌全面向新。”阿甘说。
我们认为,这既是吉利对自身产品技术的一次系统梳理、资源整合,也是以吉利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品牌在电动化、智能化大潮中的再一次品牌向上。
关于产品和技术,从预热到发布十数日间,坊间已有诸多解析,本文不再赘述,我们想探讨并回答的是——围绕并由“吉利银河”衍生出来的四个问题。
问题一
银河为何而生,到哪里去?
阿甘的回答是:银河是吉利新能源战略的全新阶段。
在他看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第一阶段,只要带着电池、带着三电就叫新能源。现在,这个阶段已经过去了,新能源正在进入价值创造的发展新阶段。在这个新的阶段,一定要拿出新的东西出来,才能赋能整个体系。
而智能就是吉利最拿得出手的核武器。
早在三年前,吉利提出两个“蓝色行动计划”,一个主攻智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一个主攻智能纯电汽车。在这两个蓝色行动计划中,“智能”都是最重要的一点。
“没有智能生态的新能源,我们认为它是阶段性的。”阿甘说,吉利银河就是对2021年发布的“智能吉利2025”的战略兑现。
▲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 林杰(木木)
对吉利银河的定位,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林杰(木木)做了进一步阐释,“吉利银河并非一个独立品牌,而是吉利汽车品牌下的全新中高端新能源系列。”
为何不再打出独立品牌,而是作为产品系列推出?木木的解读是,燃油车时代吉利汽车连续5年成为中国品牌第一,这也使得吉利燃油车的形象深入人心,但在新能源市场井喷时代,尽管吉利全面转型新能源,但其新能源号召力却远不如燃油车。
基于此,吉利银河的目标就异常明确了,那就是让吉利的新能源产品进一步“标签化”,强化吉利汽车在新能源赛道的标签属性,“以后大家讲到吉利银河就是新能源,不是传统的燃油车品牌。”木木说。
吉利对银河的重视程度从研发费用上可见一斑。“智能吉利2025”战略发布时吉利曾宣布,将持续保持中国汽车品牌研发投入第一,5年内研发将投入1500亿元。
发布会后,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李传海进一步透露,这个1500亿元里面包含了吉利全生态的布局,“一网三体系”都在其中,既包括银河系列,也包括架构造车。
吉利银河分为两大产品序列——银河智能电混L系列和银河智能纯电E系列。
未来两年会推出7款产品,全都采用“银河之光”全新设计语言,全部由原生新能源架构打造。
其中,智能电混L系列,基于吉利银河智能电混架构开发,轴距A0级到B级,4款产品:电混SUV L7今年二季度交付,电混轿车L6今年三季度交付。
智能纯电E系列,则基于吉利银河智能纯电架构开发,轴距基于A级到D级,3款产品:纯电E8,今年四季度交付。
那么,吉利对银河的预期是什么?
林杰说,吉利银河2023年的销量目标,是每一款产品都要进入细分市场的前三。“不打价格战,要打价值战。”各车型都要做同级标杆,从吉利此前的品牌、产品战略来看,这仍旧很“吉利”。
问题二
新能源大布局如何实现“1+1>2”?
未来的图景更加清晰,吉利汽车新能源已构建起更加精密的布局。
截至目前,吉利已经构建起覆盖超级电混、纯电、醇电混动及换电等多个赛道的新能源电气化发展体系,是少有的全面布局新能源汽车生态链的中国汽车品牌。
从涉及品牌来看,吉利新能源板块已拥有几何、极氪、领克、睿蓝、极星以及smart数个品牌。
那么,这些品牌之间,如今再加上吉利银河系列,它们之间的定位区隔是什么?
对此,木木心中早有答案:在各自的细分市场,有着明确定位和分工。
比如极氪,主打高端豪华,即30万元以上市场;
银河新能源则瞄准15万元至30万元市场,25万元是其主打市场;
领克作为吉利与沃尔沃联合打造的面向全球的新高端品牌,在定位上范围更广;
几何则主打15万元以下的纯电动市场。
由此,几何+银河,能够覆盖未来新能源市场65%的细分市场。加上领克智能电混,更可以覆盖到70%左右的市场。
这样划分的理论基础是,一个良性的市场应该是橄榄型结构,但前两年中国新能源市场呈哑铃型。吉利新能源的结构调整正基于此。
得益于务实的多元化技术路线,2022年吉利新能源销量已经超32.8万辆,渗透率较2021年实现了翻三番,数月突破30%。这个成绩,用阿甘的话来说,就是已经达到了快速增长的拐点。
2023年,吉利汽车销量目标是165万辆,同比增15%左右,其中新能源销量要达到60万辆——同比实现双倍增长!
问题三
从革自己的命,看何为“造车者”本色?
吉利在此际推出吉利银河,也被视为对手的逼宫。
作为连续数年的“自主一哥”,2022年吉利全年销量实现正增长8%,排名全行业第三,超过多数强势合资品牌。
但也正是在2022年,抓住新能源机会的比亚迪一飞冲天,不仅横扫合资品牌,也夺走了全球新能源一哥特斯拉的风头。
传统汽车的焦虑显而易见。包括大众、丰田在内的千万量级巨头,转身牵一发而动全身,过程之坎坷、阵痛之剧烈,都远超预期。
立志成为全球性车企的吉利汽车,当然也不例外。正如阿甘在兔年伊始的新春寄语所言,吉利将自己定位于“造车者”,就是“坚定做我们该做的事情”。
“造车非一日之功,对于‘造车’这份事业,一定要保持敬畏心。领跑者秀的肌肉是长期积累的底蕴和驱动未来的力量,肯定不是一两款具有时效性的新产品,更不是一两个没有体系力支撑的科技概念。”阿甘。
在他看来,谁能解决用户乃至全社会关心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谁才是一个真正的造车者。而作为领跑者,没有风可以跟,更不能被一些不确定性的环境和现状影响乱了阵脚。
“造车者吉利”的本质,实际上就是一种长期主义。阿甘强调,制胜的综极因素一定是:硬核科技。
从这一点出发,吉利发布的电池安全技术、“雷神电混8848”以及“银河N OS”,乃至不久前上线的“星睿智算中心”,都可视为硬科技的厚积薄发——这些实力积累需要花很长时间,投入很大费用去建设,用户看不到,成果不显著,换言之,它并不性感。
但是,“硬科技创新”是一个长周期工程,需要足够的坚持和沉淀。“纵观汽车百年发展史,大浪淘沙,真正的赢家,没有一个不是长期主义者!”
对硬科技的坚持投入,实际上也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这正是新时代下中国企业义不容辞的任务。不止于吉利汽车,也是所有造车者的义务与责任之所在。
问题四
吉利为何一直强调企业家精神、冬泳精神?
作为自主品牌领头羊,吉利们应该做出怎样的表率?加入价格战,还是固守价值之争?
<p class="ql-align-j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人汽,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