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普 正文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简述我国的汽车发展历史)

中国汽车发展史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中国汽车工业1953诞生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初步奠定了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汽车产品从无到有。

第二个阶段:

1978年到20世纪末。中国汽车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从载重汽车到轿车,开始全面发展。

这一阶段是我国汽车工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转型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商用汽车发展迅速,商用汽车产品系列逐步完整,生产能力逐步提高。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开发能力。重型汽车、轻型汽车的不足得到改变。

轿车生产奠定了基本格局和基础。我国汽车工业生产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企业自主发展、自主经营,大企业集团对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

汽车工业企业逐步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的严重的行政管理的束缚。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对汽车工业进行宏观管理。通过引进技术、合资经营,使中国汽车工业产品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摸索了对外合作、合资的经验。

第三个阶段: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汽车工业在中国加入WTO后,进入了一个市场规模、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

扩展资料:

中国汽车发展趋势:

一、汽车消费就入普及期

根据我国人均GDP和千人保有量等数据和国际相对比来看,目前我国汽车消费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这一点表明,中国汽车市场还处于刚需阶段,还有非常的市场发展潜力。

依照现在汽车的发展状况,消费者不不再是被外资品牌所主导,更多的是转向了本土车型。预计在未来十年内,汽车消费将会出现新一轮的变化和选择。

二、消费中心的延伸到二三线城市

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汽车消费市场是最先起来的,在经过各大厂商的深度耕耘之后,进入了成熟发展阶段。在未来发展中总量的控制趋势明显,控制范围也逐渐增大,对于汽车市场的发展起到了抑制的作用。

除此之外,农村的市场的发展也是后续的推动力。在接下来的时间内,汽车重点向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区地区、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三、汽车消费市场也有变化

近些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加速,在国家的政策优惠支持下,更多的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将会越来越多的代替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比重将会得到持续增大。

百度百科-汽车发展史

1950年3月中央重工业部成立汽车工业筹备组,开展建设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前期准备工作。随后,第一汽车制造厂(简称一汽,见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列入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重点项目。

1958年4月,中国历史上第一辆国产轿车在一汽诞生,取名“东风”,来自当时毛泽东主席对世界形势有个著名论断:“东风压倒西风”。国产CA-71东风牌小轿车在机修车间试制成功,正式下线。

从1964年开始,中国汽车工业筹划发展军用越野车产品,贯彻中央的精神建设二汽、川汽、陕汽3个三线汽车厂,以中、重型载货汽车和越野汽车为主,同时发展矿用自卸车。

1980年代初,确立了实现汽车老产品换型,产品换型几乎涵盖了前述汽车产品,重点在投产时间长、产量大、生产厂点多的解放、跃进、黄河、北京130等几种车型。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WTO,加快了中国汽车工业融入全球化的步伐。2002年8月,一汽和日本丰田汽车公司达成合作生产轿车协议;9月东风和日本日产汽车公司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合资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生产全系列日产轿车。

2005年以来,通过实施严格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和鼓励小排量汽车消费的税收政策,以及各类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我国汽车油耗明显降低。

经过近十年的自主研发和示范运行,我国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子控制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明显进步,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开始小规模投入市场,燃料电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扩展资料:

我国汽车产品技术发展

1953年建设一汽,即组织消化吸收从前苏联引进的中型载货汽车产品技术和制造技术,1956年一汽如期建成投产。

接着,我国开始发展系列变型车产品,对不适应中国使用条件、资源条件等项目进行改造或改进、并发展轻型载货车、轿车、越野车、重型载货车,改装生产中型客车和少量专用汽车,这些产品多为参照国外样车。

针对我国的使用条件,如路况差、使用环境复杂、有高压、高寒、潮热、大漠、湿地等特点,来选择汽车材料,并根据自己的制造工艺水平,设计自己的产品。

百度百科-中国汽车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