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普 正文

汽车知识介绍(关于汽车的10个冷知识)

关于汽车的10个冷知识

1、发动机起码有三个空气滤芯

除了发动机舱里的那个空气滤芯汽车上起码还有另外两个空气滤芯,一个在碳罐里,另一个在刹车的真空助力器上。

碳罐里面装满了活性炭,用来吸附油箱里蒸发的汽油。发动机运行时就会从碳罐里吸气,这些空气就会把活性炭里的汽油带入发动机烧掉。而碳罐肯定不能只出气不进气所以碳罐上还有一个通气口,发动机吸气时空气从这里进入,带走活性炭上的汽油以后进入发动机。而这个通气口上就有一个空气滤芯,过滤掉空气里的灰尘杂质,避免被吸入发动机。

真空助力器的真空由发动机进气歧管提供发动机不断从助力器里吸入空气,在助力器中产生负压供刹车助力使用。而这部分空气也要经过过滤,所以真空助力器上也有一个小小的空气滤芯,它位于刹车踏板与真空助力器连接的地方。

不过这些地方流过的空气量要小得多,所以使用的滤芯也就没那么讲究了,大部分都是小海绵过滤一下就完事儿了。

2、刚加完油感觉动力提升,这不是幻觉

有些车主会发现每次加完油以后汽车动力会提升,开起来特别流畅,但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有人说这是心理作用,其实并不是,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原因就在于加油的时候油箱里原本的汽油蒸汽被挤压流出,一部分汽油蒸汽来到了碳罐被活性炭吸附,加完油以后活性炭吸附了大量油气。等你开车走的时候发动机又从碳罐里把这部分油气吸入气缸燃烧。由于碳罐风吸饱油气,所以发动机混合气浓度偏高,动力就会提升。

3、跑完高速汽车变得好开,不是积碳被清理了

很多车主都发现跑完高速以后汽车变得更好开了,动力也更强,油门也更灵敏。大家普遍认为这是因为跑高速时发动机转速高,燃烧猛烈,把积碳给清理掉了。

其实根本不是,发动机内部的积碳比我们想象中要顽固得多,跑高速那点转速根本清理不掉积碳,真正的原因是发动机持续大量的排气,废气把三元催化器里的残留物给烧干净了,排气更顺畅,改善了发动机工作条件。所以跑完高速后感觉动力变好的几乎都是老车,绝大多数新车都没这种感受。因为老车使用年限久,三元催化器已经部分堵塞,导致发动机工作条件恶化。

4、你停车的姿态决定了启动后油表的读数

汽车是靠油箱里的油位计测量油量的,而汽车在行驶中加减速时汽油会来回波动,导致油位计的油浮子上下摆动,无法准确统计油量数据。所以如何设置油位检测程序非常重要,很多车都会在通电的瞬间读取油位计信号并作为标准油量,因为此时汽车停放很长时间,汽油液面最稳定。所以如果你把车停在坡道上,那么你的油表读数可能就不准了。具体偏高还是偏低取决于汽油液面和油浮子的位置。

5、冬天露天停放的车冷启动后怠速正常,而地下车库停放的则会怠速偏高。

如果你足够留意的话你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冬天把车停在户外,冷启动后怠速很稳。但是你把车停在地下车库就不同了,冷启动后急速会偏高。但是也有一些车刚好相反,冬季露天停放冷启动后怠速偏高,而放在相对温暖的地下车库冷启动后怠速会略低。其实这不是汽车有问题,这是厂家为了应对排放法规而故意这样设定的,只是各个厂家的策略不同而已,一般来说日系属于后者,而其他品牌大都是前者。

6、有很大一部分积碳其实是发动机自己制造的

我们都怕发动机积碳,但是你可能不知道有很多积碳都是发动机自身设计导致的,但这个设计还不能更改,这就是曲轴箱通风系统。

因为发动机工作时会有一部分高压废气从活塞环与汽缸壁之间跑到曲轴箱里,导致曲轴箱压力升高,漏油。所以曲轴箱不能完全密封。早期的解决方法很粗暴,直接在曲轴箱上装一根通气管,废气直接排到空气中。现在要求环保,于是就把曲轴箱里的废气通过管道重新吸入发动机里燃烧,由于废气里有一部分机油蒸汽,而机油燃烧后极易形成积碳,所以曲轴箱通风系统其实也贡献了一部分积碳。

7、气大灯配大灯清洗是因为它太亮了

很多配备气气大灯的车都有大灯清洗装置甚至一些轿车也有。这不是厂家配置丰富而是法律要求的,当车灯单个光源亮度超过20000流明后都必须加装大灯清洗装置。

8、电子方向助力不仅会帮你打方向,还会阻碍你打方向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车速越快方向盘应该越轻,这对于任何车都成立。但是如今很多车恰恰相反,车速越快方向盘反而越重。其实这是基于安全的一个设定,当你达到一定速度以后转向助力系统就会控制助力电机与你对着干,你往左打方向,电机往右助力,故意让你的方向盘变重,这样高速行驶时方向会更加沉稳。

9、驻车灯

有些车有这样的情况:如果停车熄火后你忘记关闭转向灯拨杆,那么这一侧的小灯就会一直亮着,直到把你的电瓶耗尽,这就是驻车灯功能。这是欧洲一些国家强制要求的功能,目的是当夜间把车停在没有路灯的路边时提醒其他行人和车辆。我国法规并没有该项规定,但是有些国产车也同样有这个功能。原因是这些车使用的一些控制系统的供应商来自欧洲。

10、冬天早上排气管冒着白烟的车基本上都是刚出门

冬天的早上有些车排气管有很多白烟,而有些车则没有。其实这与发动机质量好坏没关系,和发动机工作温度有关。那些冒着白烟的车大都是刚出门,排气系统温度偏低,尾气里的水蒸气遇冷很快就会液化形成小水珠,看起来就是一团白烟。

而行驶一段距离后排气系统温度升高,尾气也更热,尾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冷空气后就不那么容易液化了,因此看不到白烟。

10个关于汽车的冷知识

很多朋友都想了解更多的汽车知识,以加深对汽车的了解,但无奈汽车结构之复杂,机械知识之乏味,只能放弃。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了汽车入门知识图解,希望对你有帮助。?1、常见汽车的分类?轿车

轿车是指用于载送人员及其随身物品,且座位布置在两轴之间的汽车。包括驾驶者在内,座位数最多不超过九个。?通常分为两厢轿车和三厢轿车两大类,共同点是车身高度较低,底盘离地间隙较小,通常为5座设计。?SUV

SUV的意思是运动型多功能车,也俗称“越野车”(虽然他们本质上略有差别)。常见的分为5座和7座。?按照SUV的功能性,通常分为城市型与越野型,现在的SUV一般指那些以轿车平台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既具有轿车的舒适性,又具有一定越野性的车型。?MPV

MPV(Multi-Purpose?Vehicles)直译过来就是多用途商务车,简称商务车。?多用途汽车,是从旅行轿车演变而来,它集旅行车宽大乘员空间、轿车的舒适性、和厢式货车的功能于一身,一般为两厢式结构,可以坐7-8人。?跑车

顾名思义,跑车就是比较能跑,跑的快的车。属于一种低底盘、线条流畅、动力突出的汽车类型,其最大特点是不断追求速度极限。?相对轿车来说,跑车比轿车车身更低,动力更强。从外观上看,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拍扁的轿车”。?微型客车(面包车)

面包车其实是微型客车,也就是单厢车的通俗叫法,常见的有7座、8座、9座,通常超过9座以后就叫客车了。另外,比较高档的面包车也被称为商务车。?作为家用汽车,微型客车仍有一定的市场。这是因为它相对轿车(包括微型轿车)而言,车价较低,维持费用低;尺寸小,便于停放;装载量大。?皮卡

皮卡是一种驾驶室后方设有无车顶货箱的车,可以理解为前面是SUV或轿车的车头,后面加上一个小货斗,就是皮卡了。它是前面像轿车,后面带货箱的客货两用汽车。?2、哪些车是两厢车?三厢车?三厢车,顾名思义,将车分为了三部分:发动机部分,乘客车厢部分,和空间较大并与乘客车厢相隔离的后备厢部分。?两厢车,由于后备厢结构较紧凑,并且与乘客车厢是相通的,一体式的,所以两厢车则是没有了后备箱。也就导致了两厢车和三厢车有着明显的区别和不同的优缺点。

三厢车由发动机、乘坐舱、后备箱组成

两厢车由发动机、乘坐舱组成大部分人买车都会注重空间,有些人注重实际感受,有些人关注规格参数。?3、车身规格?现在各汽车厂商对于车身规格的标注,基本上都统一了,如车身总长、轴距、轮距、前悬、后悬等,其中对车内空间影响最大的是轴距,而非车长。

非承载式车身?但凡那些敢称自己是硬派越野车的汽车,一般采用的都是非承载式车身结构,所谓非承载式车身,其发动机、传动系统、车身的总成部分是固定在一个刚性车架上,车架通过前后悬挂装置与车轮相连。

非承载式车身有根大梁贯穿整个车身结构,底盘的强度较高,抗颠簸性能好。就算车的四个车轮受力不均匀,也是由车架承受,不会传递到车身,所以车身不容易扭曲变形。

因为非承载式车身比较笨重、质量大、高度高,所以多用于货车、客车和越野车上。?承载式车身?而承载式车身汽车的整个车身是为一体的,没有贯穿整体的大梁,发动机、传动系统、前后悬挂等部件都装配到车身上,车身负载通过悬挂装置传给车轮。

承载式车身的汽车平直路上行驶很平稳、固有频率低、噪声小、重量轻,广泛应用于轿车上。当然底盘的强度是不及有大梁结构的非承载式车身,在车的四个车轮受力不均匀时,车身会发生变形。

4、车身材料?车身材料并不是车身所有的材料强度越高越好,要看用在什么地方。?如驾乘室的框架(如横梁、纵梁、ABC柱等),为了使驾车室的空间尽量不变形(保证驾乘人员安全),就必须采用高强度的材料。

如车前和尾部的材料(如引擎盖板、翼子板等),对乘客的安全起不到决定性作用,可以使用强度相对较低的材料。?5、溃缩吸能?在汽车碰撞中,重要的是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所以在碰撞中驾乘室的变形越小就越好。汽车在设计时考虑到这一点,在汽车碰撞时,让一部分机构先溃缩,吸收一部分的撞击能量,从而减少传递到驾乘室的撞击力。

6、汽车通过性指标?这个就比较专业了,一般的汽车消费者买车时并不需要太看重,对于越野爱好车来说,如最大爬坡度、最大侧倾角、最小离地间隙等等,都是他们比较关注的参数。

汽车自19世纪末诞生以来,经历了100多年的的发展变迁,从最初的上流社会特有物品,到今天走入寻常百姓家,汽车已经与每个人的生活密不可分。时至今日,人们比较关心汽车的配置和各项参数,而整个汽车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有着一些与汽车紧密相关却鲜为人知的事情。

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汽车是近一百年来世界文明发展的见证者,了解汽车文化也是在从侧面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崛起和共享汽车服务的到来,未来汽车文化将会更加多样化。

一、在“smart”这个单词中,“s”代表Swatch,“m”代表梅赛德斯(Mercedes)的首字母,“art”指的是艺术。Swtach与奔驰于1994年成立合资公司——MMC,共同开发了smart车型。最初由Swatch提供车型设计概念,奔驰则提供汽车制造技术。2000年,Swatch全面撤资后,股权100%交由戴姆勒集团,MCC公司则于2002年更名为“smart”。

二、希特勒在没当上元首之前,曾因在慕尼黑发动“啤酒馆政变”而被关进兰兹贝格监狱。1924年,希特勒在监狱中向梅塞德斯-奔驰在慕尼黑的销售代理贾科布-弗林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够通过贷款来购买一辆奔驰汽车。

希特勒在统治德国时期对奔驰汽车极为钟爱,二战期间希特勒一共买了44辆奔驰。1934年,梅赛德斯-奔驰为希特勒量身打造了防弹汽车770K,这辆特制车为希特勒阻挡了几次地雷袭击。

在德国与苏联开战前夕,希特勒曾向斯大林赠送了一辆770K。此车共生产了17辆,大部分都毁于二战,现在仅存3辆。

三、2012年,美国人口统计局发布了对洛杉矶和德克萨斯州进行的一项调查,主要包括不同人口数的家庭所拥有的汽车的数量。最后根据统计结果并结合特定的算法得出洛杉矶市人均拥有汽车的数量为1.73辆。

四、动物的排泄物会释放含氮、硫氧化物的物质,以及温室气体,对地下水、土壤和空气都会造成污染。然而最初出于环保的角度用汽车代替马车的人一定没有想到,一百年后,汽车也成为了环境污染的一大主因。

五、巴西的石油燃料靠进口,为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巴西政府鼓励乙醇汽车的生产。由于甘蔗原料充足,巴西使用本国大量多余的甘蔗来提炼蔗糖,从而用蔗糖发酵生产乙醇。目前,巴西利用甘蔗生产乙醇的工艺已经领先世界水平。

相比之下,美国谷物粮食产量很高,采用玉米来生产乙醇。巴西利用甘蔗生产的乙醇比美国同等土地面积产出的玉米生产的乙醇量要高出许多,而且温室气体排放量更少。计算下来,巴西用甘蔗生产的乙醇比美国用玉米生产的乙醇成本低了30%。

六、近几年,往一辆小车里挤进最多的人数成为了世界各地最流行的破纪录活动之一。由于smart fortwo(smart 两门版)够小,所以它成为了打破此项世界纪录最热门的选择。2011年,美国亚利桑那州格兰岱尔啦啦队共20名女孩挤进了一辆两门版smart,创造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而此前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是19个巴基斯坦女孩挤进一辆smart fortwo。

2010年,在吉尼斯官方代表的监督下,共有19个巴基斯坦的年轻女孩挤进了一台smart fortwo种,创造了当时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其实此前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是18个澳大利亚女孩挤进一辆smart中。

七、第一场车祸发生在何时?首先这要看你如何定义“第一台车”,1869年一台蒸汽式汽车发生事故,一位女驾驶员在拐弯时被甩了出去,不幸被另一辆经过的车辆轧到了脖子,当场死亡。

1891年,在美国俄亥俄州,一台汽油双轮马车发生车祸,与蒸汽式汽车相比,这辆车更接近我们对“汽车”的定义,它不幸撞到了树上,不过好在车上的乘客都仅受轻伤。

八、在马来西亚,如果一款车在所处的细分市场卖的太好了,那么它的竞争对手可以向相关政府机构提起一份诉状,要求政府提升这款车的售价。

2012年,大众CC在马来西亚的售价就因此被提升了1万美元,从8万美元提升至了9万美元。同年,大众Polo GTI的售价也由4.6万美元提升至了5.6万美元。

九、1928年,美国的Allen Swift刚刚大学毕业,他的父亲送了他一台劳斯莱斯Piccadilly P1双座敞篷车当做毕业礼物。从此他一直开着这台劳斯莱斯,从来没有换过车,直到2005年,Allen以102岁的高龄过世。目前,这台古董劳斯莱斯被收藏在了博物馆里。

十、2010年,一位瑞典籍男子刚刚从德国提了他新买的奔驰SLS AMG,便玩起了速度与激情。然而当他行驶至瑞士境内的高速公路时,被测速相机拍到时速竟达到了289公里 /时,因此被罚款65万欧元(约合546万人民币),而他这台奔驰SLS AMG的价格也才合100多万人民币。

瑞士的罚款额度是根据你的收入计算的,越是有钱人,被罚的越多,这样才能让你印象深刻,不敢再超速了。这位能被罚这么多钱,一定是个土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