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问答 正文

2021年最新解读,初犯酒驾将面临怎样的法律后果

近年来,随着交通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酒后驾驶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酒后驾车不仅严重威胁驾驶者自身安全,更对他人生命财产造成潜在的巨大危害,各国政府都在不断加大对此类行为的打击力度,力求从源头上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关于酒后驾驶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之中,本文旨在通过对2021年最新的酒后驾驶处罚标准进行详细解读,帮助广大驾驶人员了解相关规定,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道路环境。

什么是酒后驾驶?

酒后驾驶是指驾驶员在饮酒之后,血液中酒精含量超过一定标准仍然驾驶机动车的行为,在我国,对于酒后驾驶的定义和判断依据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等法律法规。

2021年我国酒后驾驶处罚标准详解

1、饮酒驾驶:指驾驶员每百毫升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达到20毫克但未达到80毫克的情形。

- 首次违法:暂扣机动车驾驶证6个月,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 再次或者多次被查获:除了上述处罚外,还将面临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的严厉措施。

2、醉酒驾驶:指驾驶员每百毫升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80毫克的情况。

- 初次醉酒驾驶:将被直接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五年内不得重新申请领取驾驶证。

- 对于营运车辆驾驶员来说,则需承担更重的责任,如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并负有主要责任的,则可能终身禁驾。

如果醉酒驾车导致他人重伤或死亡的,则构成交通肇事罪,最高可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如何避免酒后驾车?

1、提前规划:如果晚上需要参加聚会等活动,可以提前选择不喝酒,或者指定一名清醒的司机负责接送。

2、使用代驾服务:现在很多城市都有专业的代驾平台,通过手机APP即可快速预约到可靠的代驾师傅。

3、加强自我约束:每一位驾驶者都应当增强自律意识,树立“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观念。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酒后驾车都是法律明令禁止的行为,一旦触犯相关法规,将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每位公民都应充分认识到酒驾的危害性,积极学习并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共同努力构建文明、和谐、安全的社会交通环境,希望每一位驾驶者都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珍爱生命,让我们携手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