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普 正文

工信部公开推广两款国产DUV光刻机,科技自立的新里程碑

在半导体产业这个全球科技竞争的高地,光刻机作为芯片制造的核心设备,一直被视为“命根子”,长期以来,我国在这一领域受制于国外技术封锁,尤其是高端EUV光刻机几乎完全依赖进口,这一局面在2024年迎来了重大转折,9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简称“工信部”)正式发布了《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24年版)》,其中两款国产DUV光刻机——氟化氪光刻机和氟化氩光刻机赫然在列,这一消息不仅标志着我国在半导体制造领域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也预示着我国科技自立自强之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国产DUV光刻机的技术亮点

氟化氪光刻机

氟化氪(KrF)光刻机是此次推广目录中的一款重要装备,其关键技术指标令人瞩目,据工信微报介绍,该光刻机晶圆直径为300mm(12英寸),照明波长为248nm,分辨率≤110nm,套刻精度≤25nm,这些参数表明,氟化氪光刻机已经具备了制造28纳米至14纳米芯片的能力,这对于提升我国芯片制造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与荷兰ASML公司的同类产品相比,虽然仍有一定差距,但已足以满足国内大部分中低端芯片的生产需求。

氟化氩光刻机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氟化氩(ArF)光刻机,其技术性能更为先进,该光刻机光源波长为193nm,分辨率≤65nm,套刻精度更是达到了≤8nm,这一数据不仅与ASML旗下的TWINSCAN XT:1460K等高端型号相近,更在套刻精度上实现了显著突破,据分析,该光刻机大概可以量产28nm工艺的芯片,这一工艺节点是芯片中低端和中高端的分界线,意味着我国在芯片制造领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主生产能力。

国产DUV光刻机的研发历程

从跟跑到并跑

回顾我国光刻机的研发历程,可谓是一部充满艰辛与挑战的奋斗史,长期以来,我国在光刻机领域一直处于跟跑状态,面对国外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国内企业和科研院所只能从零开始,逐步摸索,正是这样的困境激发了我国科研人员的斗志和创新能力,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终于在DUV光刻机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

技术突破与自主创新

在光刻机的研发过程中,我国科研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从光源系统、双工作台、物镜系统到对准系统、曝光系统、浸没系统等核心组件,我国都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光源系统方面,我国已经能够自主研发出248nm和193nm的准分子激光器,为DUV光刻机的成功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在配套设施方面,如光刻胶、掩膜版、涂胶显影等也取得了重要突破,为国产光刻机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国产DUV光刻机的市场影响

打破技术封锁

国产DUV光刻机的成功研发和推广,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打破了国外对我国的技术封锁,长期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通过技术限制和出口管制等手段,试图遏制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随着国产DUV光刻机的问世,我国已经具备了自主生产中高端芯片的能力,不再完全依赖进口,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芯片产业的自主可控性,也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推动产业升级

国产DUV光刻机的推广应用,还将有力推动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升级和发展,随着国产光刻机的逐步普及,国内芯片制造企业将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到先进的生产设备,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国产光刻机的成功研发也将激发国内企业的创新活力,推动更多企业投入到半导体产业的研发和生产中来,形成良性循环。

增强国际竞争力

国产DUV光刻机的问世,还将显著提升我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的竞争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我国有望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国产光刻机的成功研发也将为我国在国际科技合作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尽管国产DUV光刻机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在EUV光刻机领域,我国还需要继续加大研发力度,突破更多关键技术,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的竞争加剧,我国还需要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交流,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机遇

挑战与机遇并存,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和需求的不断增长,国产光刻机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