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 正文

出国发朋友圈流量费1.6万?上海回应

出国发朋友圈流量费高达1.6万?上海市通信管理局详解事件始末

一则关于上海市民王先生在尼泊尔旅游期间,因发送朋友圈而产生高达1.6万元流量费用的新闻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这一事件不仅让公众对国际漫游资费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也促使相关部门迅速介入调查并作出回应,本文将详细梳理事件经过,并引用上海市通信管理局的官方回应,为读者呈现一个全面、客观的事实真相。

事件回顾

据媒体报道,2023年12月,上海市民王先生的父亲前往尼泊尔旅游,期间使用电信手机发送了一条朋友圈后,便收到了话费超500元的提示,回国后,王先生一家惊讶地发现,这张话费账单竟高达1.6万元,面对如此高昂的费用,王先生一家多次与电信公司协商,但双方始终未能达成一致。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的回应

针对这一事件,上海市通信管理局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启动了调查处理程序,并详细核实了相关情况,以下是上海市通信管理局的官方回应:

用户情况说明

用户王某某的两个手机号码,分别于2019年2月20日和2023年9月6日开通了国际及港澳台数据漫游业务,这两个号码在2023年12月17日至23日期间漫游至尼泊尔,中国电信在用户抵达尼泊尔之际,便通过短信方式向两个手机号码发送了落地短信,明确告知了漫游资费情况。

资费标准与熔断机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第二十三条的规定,电信资费实行市场调节价,电信业务经营者需综合考虑生产经营成本、电信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电信业务资费标准,尼泊尔作为数据漫游资费高结算区域,中国电信结合自身运营成本,设计了相应的数据漫游资费标准。

中国电信还设置了熔断机制,即当用户当日(北京时间0点至24点)的漫游资费超过500元时,系统会自动触发熔断,暂停用户的数据漫游功能,并发送短信提醒,用户可根据短信提示内容,自行决定是否恢复当日的数据漫游功能。

短信提醒与熔断执行情况

在王先生父亲漫游尼泊尔的期间,中国电信每日均通过短信方式向两个手机号码发送漫游费用提醒,后台系统显示短信均成功送达,尽管系统多次触发熔断并暂停了数据漫游功能,但用户本人却先后多次自主恢复了数据漫游功能,从而产生了高额的漫游费用。

申诉与调解过程

在产生高额话费后,用户王某某曾先后四次提出申诉,上海市通信管理局经过调查认为,上海电信在经营过程中并未违反相关规定,但鉴于用户实际情况,上海市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多次协调,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包括账单8折处理、减免违约金及账期费用7折调整等,但双方始终未能达成一致。

滞纳金问题

关于滞纳金问题,电信营业厅工作人员表示,滞纳金采用利滚利的计算方式,但可协助用户进行取消操作,这一解释并未完全消除用户的疑虑和不满。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的后续措施

针对此次事件,上海市通信管理局表示将指导行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持续完善国际漫游资费提醒机制,助力用户合理消费:

1、优化国际漫游资费公示服务:让用户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相关信息,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不必要费用。

2、提升服务水平:全方位优化用户提醒、风险控制等能力,确保用户在使用国际漫游服务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3、推出适应性服务:结合“随申无碍”“五心服务”等品牌,针对老年用户的特定需求,探索推出更多、更好的适应性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公众反思与建议

此次事件不仅暴露了国际漫游资费问题的复杂性,也引发了公众对于如何合理使用国际漫游服务的深刻反思,以下是一些建议:

1、提前了解资费标准:用户在出国前,应提前了解目的地的漫游资费标准,并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套餐或服务。

2、谨慎使用数据漫游:在数据漫游费用较高的地区,建议用户谨慎使用数据服务,尤其是避免进行大流量操作,如观看视频、下载文件等。

3、及时关注费用提醒:用户应密切关注运营商发送的漫游费用提醒短信,一旦发现费用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4、合理维权:在遭遇不合理费用时,用户应保留好相关证据,及时向运营商投诉或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出国发朋友圈流量费高达1.6万元的事件虽然是个案,但它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享受国际漫游服务带来的便利时,我们更应关注其背后的资费问题,做到合理消费、理性维权,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