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普 正文

上海应急局回应市民买到救灾物资,严查私售行为

一起上海市民购买到标注有“救灾物资”字样的折叠床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8月11日,上海市民代先生在浦东新区航兴路一家二手物品店铺内,以每张160元的价格购买了两张看似全新的折叠床,到家后他惊讶地发现,这些床上不仅印有“救灾物资”的字样,还附有“扫码全程追溯”的标识,这一发现迅速引起了代先生的担忧,并促使他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

事件经过

代先生表示,由于家中临时有客人来访,他急需购买两张床以解燃眉之急,在浦东新区航兴路的一家二手物品店铺中,他发现了这两张有塑封的折叠床,外观崭新,价格也相对合理,便毫不犹豫地购买了下来,当他将床搬回家中仔细查看时,却发现了床上的特殊标识,这让他不禁对床的来源和安全性产生了疑虑。

代先生随即向店铺老板询问床的来源,老板坚称这些床是从合法渠道购进的,但代先生仍然心存疑虑,于是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了相关视频和图片,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视频中,蓝色单人床上清晰地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监制”的字样,并附有溯源码,进一步证实了这些床确实为救灾物资。

应急管理局迅速回应

事件曝光后,上海市浦东新区应急管理局迅速介入调查,8月12日,应急管理局向媒体确认,这批折叠床确实是使用过的救援物资,原本应该经过清理消毒、塑封打包后送入钢厂销毁,但不知何故被私自出售给了市场,应急管理局表示,对此事高度重视,并已启动严查程序,将追查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应急管理局仓库管理人员透露,这批折叠床原本是在2021年2月作为应急物资进入某单位仓库的,共计2万张,2022年4月,这批物资被调拨到上海市浦东新区应急管理局进行统一管理,随着新物资的入库,旧有物资于今年5月底开始移库动作,要求对使用过的旧床进行清理消毒、塑封打包,并计划送入钢厂销毁,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监管漏洞,导致部分本应销毁的物资被私自出售。

涉事店主自述

卖床给代先生的店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于6月12日在浦东新区航瑞路一高架桥下的棚子内,以每张53元的价格购买了几十张有塑封的新折叠单人床,他称当时现场还有其他物品在处理,包括一些废铁等,他以为这些物资是公开买卖的,便以为是合理合法的,他提供的付款记录显示,他向微信昵称为“一马平川”的卖家转账了3975元。

店主还表示,他之前已经陆续卖出了一些这样的床,目前仓库内仍有一部分存货,他强调自己并不知道这些床是救灾物资,只是看到价格便宜且外观崭新,便决定购进并出售,对于给代先生带来的困扰和不便,他表示歉意,并愿意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工作。

生产厂家回应

床上的溯源码显示,这批折叠床由宁波一象吹塑家具有限公司于2020年12月20日生产,并于2021年2月4日在上海交到某单位的仓库,宁波一象吹塑家具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回应称,厂里的确生产过上述折叠床,并在贴上溯源码后交付给了相关单位的仓库,对于这批物资后续是如何流通、使用、处理的,他们并不清楚,他们强调贴有溯源码的产品不会直接面向市场销售,因此对此次事件感到震惊和不解。

社会反响与警示

此次事件不仅引发了公众对应急物资管理的关注,也暴露出了在物资处置过程中存在的监管漏洞和监管不力的问题,应急管理局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对应急物资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制度和流程,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此次事件也给广大市民敲响了警钟,在购买二手物品时,消费者应提高警惕性,注意查看物品的来源和标识信息,避免购买到来源不明或存在安全隐患的物品,对于发现的可疑情况或违法行为,应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和反映,共同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上海应急局对市民买到救灾物资事件的迅速回应和严查态度值得肯定,这不仅体现了政府部门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重视,也彰显了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的决心和力度,我们期待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能够彻底查清事件真相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我们也呼吁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社会监督和举报工作,共同营造一个安全、有序、和谐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