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问答 正文

长头汽车(美国卡车的车头为何要设计的很长)

美国卡车的长鼻子设计与国情有关

其实并不是只有美国的卡车是“长鼻子”,澳大利亚的大卡车的车头也是这种设计,这个的确跟国家的路况以及一些国情有关。首先美国和澳大利亚都是地广人稀,而且沙漠多,平原地区也非常多。大货车司机在美国开上一百公里遇到不一辆车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所以设计的时候基本不会在转弯半径上死磕。

美国的交通网络当中,铁路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发达,但是高速公路却非常完善,收费站也非常少,就算是有也是象征性的收费,所以大量的商品运输都是依靠这种重型卡车,这也是为什么美国被称为是“一个安装在车轮上的国家”的一个原因,所以你在美国无论是在城市还是高速公路上都可以看到那种巨无霸式的卡车。

从动力方面讲

长头牵引卡车的自重相当重,在美国的高速公路上奔驰而过的重型卡车几乎都是厢式半挂长头重型货车。在90年代末卡车最大功率已经达到了440千瓦大约600马力,有专家称未来50年,卡车最大功率可能会达到735千瓦约1000马力,而汽车的总质量也将会达到100吨!不仅如此,在美国宠幸卡车都是柴油发动机,卡车企业最大的研究重点在于卡车的运行经济性以及卡车的排放控制方面。

其实“长鼻子”卡车具有良好的空气空力学设计和燃油经济性,长头因为有更好的流线造型以及更低风阻系数,所以可以有效节约10%到12%的燃油消耗。

从环保方面来讲

不要认为这么重的卡车,这么大的动力就一定不环保,美国环保局规定的2002空气清洁标准中,重型卡车必须要增加废气再循环硬件,以此来减少氮氧化合物的排放量。如果不按照规定加装这样的废气再循环硬件,被交警蜀黍抓了现形,处罚是相当严厉地。个人觉得,在我国不妨也可以让一些年代久远的车辆以及大货车也加装上废气循环硬件,来达到排放标准,这应该比强制作废更好。

从安全法方面讲

长头卡车无疑安全性能更高,长头车驾驶员和乘客位置都在发动机与前桥后侧,前置发动机舱为意外碰撞提供的缓冲距离更长,安全性能表现也更好。与平头卡车相比,长头车的驾驶室高度更低,重心自然也降低了很多,这也大大减少了碰撞中大卡车侧翻的几率。

在美国重型卡车的安全配置也是非常齐全的,什么防抱死制动装置早在1998年就成为了标配,如今为了提高卡车的制动效果,一些公司还为卡车安装了“电子控制系统”也就是EBS,据说这种重型卡车司机踩下制动踏板的反应与小汽车一样灵敏,与没有该系统的卡车相比,制动效率提高了15%。

从舒适性方面讲

在中国,卡车内饰几乎就是简陋的代名词,但是在美国因为长车头,驾乘空间会更大,而地板也较低,前置发动机也不会占用驾驶室空间,所以驾驶室越来越多的是人性化设计,舒适的卧铺、冰箱、高配置的音响电视以及环绕式仪表台、自动变速器等等都有配备,可以说如今的卡车在舒适性方面堪比轿车。

从维修保养方面讲

发动机前置设计,车头长所以使用与维护方面更方便,不会像平头卡车一样维修时要将驾驶室翻转过来。这种长头设计维修只要将发动机舱盖打开,就可以轻松接近发动机,维修更容易。

综上说述,我国的公路与美国不同,还有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核算核载长度中,是从车头开始计算的,而在美国是从货箱开始计算的,所以厂家为了设计的货车多拉一些货物,车头设计成平头的更合适。不过我倒是觉得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国外,货车司机都很不容易,因为种种原因,很多卡车司机长途驾驶用忍饥挨饿也不为过,而且这些司机都是家里的顶梁柱,靠卡车维持生计真心不容易,我们应该对他们多一份理解。

对于平头车和长头车孰优孰劣的问题,或许你能找到很多答案,最常见的说法是,因为相关法规对于车辆长度的限制,造成了长头车实用性有所欠缺,毕竟长出一米左右的长头车,会以牺牲载货容积为代价。但除了这个简单的结论,恐怕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毕竟欧洲也是平头车的天下。因此,我们还是想来刨根问底一下。

从解放CA10,新中国的第一款长头卡车说起

解放CA130

吉斯-150

万国KR-11

众所众知,新中国的第一辆卡车,解放CA10,是一款长鼻子车型。其直接原型车是吉斯(Zis)-150,而间接的原型车是万国(International Truck)KR-1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根据租借法案,美国向苏联提供了十几万量军用卡车。在此期间,美产车型优异的性能,给俄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嘎斯51

1943年俄国人接受了美国技术转让,高尔基汽车厂以美军US6卡车为原型开始投产嘎斯51汽车。与此同时,斯大林汽车厂以美军万国International kr-11为原型也推出了替代吉斯-5型军用卡车的新车型,即吉斯-150型军用卡车。该车型首次使用了5挡变速箱,这使得车辆的性能又在当时的众多车型当中脱颖而出。当然,这也奠定了后来我们选择吉斯-150为原型车的基础。

总的来说,在50年代之前,长头卡车几乎占据着从西方到东方的全部市场。

50-60年代,长头卡车和平头卡车的分水岭

奔驰经典车型发展

其实从温顿发明第一辆载货卡车以来,长头车就一直是该车型当中的主流。即便在当今,只能看到平头车的欧洲,50年代之前也是同样如此。奔驰、沃尔沃、斯堪尼亚在50年代之前的车型,除了个别车型几乎都是长头车。

沃尔沃经典车型的发展

但来到了50年代,市场却发生了迅速的变化。而如果我们从一些市场环境分析,或许能帮平头车找出一些优势。

二战结束,所有国家的精力,都转向到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上。卡车的战争用途,也明显减少。公路货运,成为了这些卡车最需要承担的角色。

1950年 奔驰L6600

从地理环境来看,相比美国的地广人稀,欧洲山路、弯路更多(在当下欧洲,挂车的时速被限制为90公里/小时,而在美国一些地方车速被允许提升至137公里),且道路宽度相对较窄。因此,驾驶员对于车辆的操控性和穿越大街小巷的便利性就有了新的需求。

其次,相比美国卡车司机,欧洲的国土面积相对较小,出个国基本上就相当于北京到河北,上海到杭州的距离。因此,相比需要生活在车上的美国司机,欧洲的卡车司机对于车上生活空间的需求较小。而长头卡车由于可利用更大的空间进行生活空间的改造,可以更多的减少驾驶员的疲惫感。

由于国土面积相对较小,欧洲卡车也不需要更大的油箱容积,减少频繁的加油。而这也正是长头卡车的优势之一。

因此,拥有更好驾驶视野的平头卡车,可以更加安全的穿梭于大家小巷的车型,也就自然而言的顺应驾驶员们的需求,被更多的制造了出来。

与此同时,美国的情况正好相反。自从《联邦援助高速公路法案》通过以后,在广大美国的国土面积上,高速公路的建设一发不可收拾。笔直的高速公路,长时间的驾驶,都使得驾驶员们对更大的油箱,更舒适的生活空间成为了主要的需求。

当然,由于平头卡车的设计进行了很多的变化,两种车型也还有很多方面的不同。比如长头卡车由于更符合空气动力学设计,因此可能在油耗方面更有优势,特别是在高速行驶的时候。

对于司机的安全性而言,长头卡车自然相比平头卡车更好。当然,如果反过来说,平头卡车由于司机视野更好,所以对于行人安全的保护更加有利。

在维修方面,长头卡车还有一个显著的优势——不必将整个驾驶舱掀起,从而打落驾驶员放在驾驶室内的物品,只需要开启前机器盖即可。

没有驾驶员不愿意选一辆舒服的车,但德国的法律改变了汽车史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平头卡车的优势,在狭窄的空间内更易于操控;可拥有更好的载货空间;更好的视野从而为“他人”带来的安全性。但这对驾驶员的“私心”来讲,并非最重要的事情。如果条件允许,谁不喜欢开着一辆更舒适、更方便、更省油的车呢?

奔驰LP333,划时代的平头车

其实,在欧洲造成平头车流行的原因,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催化剂——相关法律的出台。1956年,根据德国当时新修改的《道路交通车辆许可法》,货车的载重量和尺寸都被加以严格的限制。

两轴载重汽车,总长不得超过11米,最大总质量不得超过12吨;

三轴载重汽车,总长不得超过12米,最大总质量不得超过16吨;

全挂车和半挂车,总长不得超过14米,最大总质量不得超过24吨;

为了适应当时的法律,于是平头车开始出现了。改平头,加车轴,成为了当时最好的设计方案。而奔驰的LP333成为了当时平头车市场划时代的车型。自此,平头车的发展也一发不可收拾,开始出现在全世界的大街小巷中(除了美国)。

中国市场选择更多,你更偏爱哪种车型?

由前文所述,我们对载货汽车的外廓尺寸有限制,因此平头车仍然是目前市场当中的主流。但我们有可能选择长头车吗?

随着2016年GB1589法规的调整,将原有长头铰接列车最长限值为16.5米,调整为18.1米。因此,长头车市场又受到了很多司机的关注。相关车型也更多的向市场进行投放。但我们该如何选择呢?

对了,当我们查询平头车和长头车发展历史的时候,我们还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在长头卡车普及的美国,卡车驾驶员的平均工资比欧洲高出了30%,大约为4-5万美元左右。除此之外,美国卡车多为“自雇车”,而欧洲的卡车司机,通常为公司雇佣。

在中国,自雇车主在市场上占据着超过70%的比例。因此,为了更好的舒适性,是否会选择长头车呢?根据老司机的说法。以目前的状况来看,还并不现实。如果车辆的使用寿命可以更长,或许长头车才能成为比较现实的选择,毕竟大家可以用的更舒服。但如果按现在的使用寿命,买了两三年,车就得卖掉了,选择一款更舒服的车未必有太大的意义。

其次,如果驾驶员的收入能有所提升,有能力对驾驶室环境进行一些改装,当然一款更舒服的车才是最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