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问答 正文

迪滴新能源汽车租赁(网约车司机的汽车“突然失踪”怎么回事呢)

随着复工复产的逐步推进,网约车司机也恢复了正常的接单服务。可家住南京江宁区大里聚福城怡景园的王先生早晨起来,发现车没了,到底是谁动了我的车?

网约车司机王先生,平时把车停在小区里。8月25日早上他发现,车子不见了;这辆车是王先生7月15日从上海冶创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租下的,租期3个月,还没到期,汽车究竟去了哪里呢?

这样的事件并不是个例

通过调查,这样的事件并不是个例,记者注意到,他们的车都是从途虎汽车销售服务(深圳)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租赁的,2018年下半年,王先生和途虎南京分公司签了租赁合同,并于2019年10月续租,租期到2020年4月。按照合同显示,每位司机除了每个月缴纳租金外,需付10000元保证金。

查看监控显示车是被陌生人开走的,面对汽车的“突然失踪”,司机王先生通过调监控发现,有人拿着钥匙直接开走了车。而消失的其他车也是同样地被人开走了。

车是被真正的主人开走的什么人可以精准地到达汽车所在位置,用钥匙直接开走呢?许先生在发现汽车不见后,马上报警了。通过调查发现,车是被真正的主人——深圳市迪滴新能源汽车租赁南京有限公司(简称“南京亚滴”)的工作人员开走的。

原来是,途虎南京分公司给非常多司机提供的车是从深圳市迪滴新能源汽车租赁南京有限公司租赁的,还有部分车是从南京万郡汽车服务公司租的。随后,许先生联系了途虎南京分公司,途虎的工作人员表示因为欠南京亚滴和万郡的钱,所以对方按照汽车的位置追踪,过来把司机们的车开走了。

疫情期间特殊政策通知

途虎车辆供应商公布的《疫情期间特殊政策通知》称,“对于通过第三方公司租赁我司车辆且在滴滴平台注册运营网约车的滴滴车主,2020年2月份租金不收取,原租赁合同租期顺延一个月,顺延期间收取租金。但据司机师傅称,途虎南京分公司不承认该政策,并要求补充司机缴纳2月份的租金;事情发展到这里并未结束,针对司机师傅的维权,途虎南京分公司负责人表示给出了两种解决办法:

一是将10000保证金扣除罚单罚款等钱后,剩下的钱折半退还给司机。二是司机需要再花钱转到所属的汽车供应商。但具体金额既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转账流程也并不合规,且还出现司机交了3000块钱后,又被告知还需要再交2000元,不交不转也不退钱的情况。对于上面情况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评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代号D1!比亚迪产滴滴出行车下月发布,车企会成为出行公司附庸吗

8月24日,工信部发布的第335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比亚迪有两款车型在列。两款纯电动轿车,均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综合工况续驶里程分别为401km和418km,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均为140Wh/kg。并被纳入今年第九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

路透社报道,此款车型就是中国网约车巨头滴滴出行正与比亚迪联合打造一款定制化电动汽车D1。专门用于提供叫车服务,将在年内向滴滴车队合作公司交付。两家公司已经试产了一批定制电动汽车,目前还在试验阶段。

据称,为了更符合出行市场的需求,定制版电动车的右侧配置了滑动车门,乘客们不必向外侧开启车门,这样可以避免在开启车门时撞到路上行人。对于后排乘客而言,新车设计的腿部空间相比一般车型而言更大。

早在2018年,滴滴出行就和北汽、比亚迪等31家汽车产业链企业发起成立了“洪流联盟”。当时滴滴表示,洪流联盟将联合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探讨共享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和标准制定,联合开发新一代为共享而设计的汽车,并推动大规模运营。“未来会出现专业的汽车运营商去整合用户需求,定制化汽车的设计生产,重资产的拥有和运营,并且提供整套的后市场的服务。”程维说。

去年10月25日举行的“2019全球未来出行大会”上,滴滴出行副总裁刘海江曾公开表示,滴滴出行正在携手汽车产业合作伙伴,联合设计和开发新一代共享智能汽车,内部代号为D1。

并阐述了滴滴对未来的共享智能交通工具理念:首先是以提升安全为优先设计原则,以车辆的智能化优化主动安全和运营安全水平。第二,是提升用户体验,强调由内而外的设计。第三,是效率的提升,倡导以“里程成本”为目标来优化汽车全生命周期成本结构和设计理念。在工程设计和质量标准方面,就从运营角度出发,以降低后续运维的成本,努力让车辆每公里的花费变得更少。同时针对电动汽车能耗优化方面,滴滴与合作伙伴一起,创新的运用目前运营大数据,结合电车在不同季节,不同区域,全天候的驾驶和充电行为,模拟真正的运营工况,在车辆的动力系统开发和测试过程中以一个相对真实的运营场景,进行仿真和标定,以达到最优的在真实工况下的能耗表现。

在2015年,滴滴就与比亚迪合资成立了深圳市迪滴新能源汽车租赁有限公司,比亚迪持股40%,滴滴持股60%。深圳迪滴业务包含新能源电动出租车企业投资,汽车销售及相关售后服务,汽车零部件销售,汽车租赁及运营,城市出租车经营等。全新的D1车型很有可能就会投放到合资公司来运营。

网约车市场已趋于饱和,虽然滴滴一家独大,但是仍然有潜在风险,滴滴需要破局。滴滴在2020年推出“一口价”打车模式的花小猪和“贫民窟”打车模式青菜拼车。而竞争对手美团已重金押注理想汽车,并且美团打车也在跃跃欲试抢夺出行市场份额。

与主机厂合作,开发定制车型对于滴滴这种没有主机厂背景的出行公司而言,可获得更多的车源支持,降低资产成本。而对于比亚迪而言,既可借助滴滴的订单实现更多的增量,同时,滴滴的流量优势和在出行市场一家独大的市场份额,也能支持比亚迪在新销售商业模式上探索更多可能。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摘要:早在2018年4月,滴滴成立“洪流联盟”时就发布了与主机厂合作为共享出行设计的智能交通工具,并称其代号为“D1”。但这一次比亚迪与滴滴的合作是全新的定制还是其他方式?

文?|?童锋亮

一则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剧透了滴滴与比亚迪合作的最新动向。

近日,在工信部发布的第335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经济观察网记者发现了一款名为?比亚迪D1纯电动轿车。一位接近滴滴的人士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此次工信部产品公告中的D1正是滴滴两年前宣布的将与主机厂合作生产的定制化车型“D1”。该车本将于今年8月推出,但后因种种原因或推迟至下月。对此,经济观察网记者向滴滴官方进行了求证,截至发稿时,滴滴方面未对此明确表态。

此前的2018年4月,滴滴曾联合包括比亚迪在内的31家汽车产业链企业成立“洪流联盟”,共建汽车运营商平台。在当天,滴滴还表示自己未来会开放生态,不会自己造车,而是去会创造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未来有可能是车厂把车造出来,然后这个车可以一键进入到滴滴的平台,接收到这些需求,我们可以按每一单给车厂分润。”滴滴曾表示,这种模式可以保证滴滴和所有汽车厂商共享这个出行的市场。

在当天,滴滴就发布了与主机厂合作为共享出行设计的智能交通工具,并称其代号为“D1”,不过当时并未公布具体的车辆配置和外观。接近滴滴方面人士表示,作为定制车型的D1,会像共享单车一样专门针对运营在效率、安全、身份标识、经济性等方面进行调整。事实上,在申报信息中的汽车产品技术参数中,已呈现一些端倪:例如,D1区别于比亚迪现有车型,右侧门采用了侧滑门设计,左侧门则是正常开启设计,该设计有助于避免开门时碰到后方来车。而在智能化方面?D1还配备了前置单目摄像头以及预留了ACC毫米波雷达专用位置,这些智能化设计或将意味着该车将配备L2级自动驾驶。

由于定制化成本颇高,对于企业而言更倾向于接受大批量订单。有媒体报道称,在车辆投放数量方面,今年D1会投入1万辆而明年则计划投入10万辆。但接近滴滴的人士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会批量生产是肯定的,但这么大规模有些不现实。一方面,从生产角度而言,10万辆已经接近比亚迪一年销量四分之一了,比亚迪是否有闲置产能来生产定制化车型?另一方面,出行市场已趋于饱和,一次性投入这么多车源有些不现实。

除非D1在滴滴平台进行运营的同时,还将投入至滴滴与比亚迪的合资公司进行运营。上述合资公司是指在2015年,滴滴曾与比亚迪还合作成立了深圳市迪滴新能源汽车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迪滴”),比亚迪持股40%,滴滴持股60%。深圳迪滴业务包含新能源电动出租车企业投资,汽车销售及相关售后服务,汽车零部件销售,汽车租赁及运营,城市出租车经营等。

该公司成立三年来一直未实现盈利。在2019年比亚迪曾回复深交所2018年年报问询函时,曾披露过深圳迪滴近三年的主要财务数据。数据显示,深圳迪滴2016年与2017年营收分别为1.28亿元和1.83亿元,2018年,其营收增长至9.39亿元。但其三年均为亏损状态,且逐年增加,2018年亏损额为3500万元。

但即使如此,比亚迪也并未放弃继续对该公司的继续深耕。比亚迪解释称,这是因为深圳迪滴当前仍处于快速扩张期,新车投入将逐步进入稳定运营,因此暂未实现盈利。而未来,随着新投入车辆出租率的逐步提升,深圳迪滴的盈利将逐渐改善。

实际上在2019年年底,比亚迪董秘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回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在积极拓展网约车市场,并加强与滴滴的合作。今年7月,深圳迪滴又100%控股了南京江南纯电动出租汽车有限公司,联手进一步布局网约车市场,该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纯电动汽车租赁及相关服务、客运出租运输、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维修等。

事实上,出行公司定制车型并不是第一次出现。盼达出行采用的是力帆定制车型,吉利汽车曾称要推出曹操出行的定制车型,EVCARD也表示要在分时租赁市场力推定制化车型。但不同的是,这几款车型均是主机厂与自身旗下出行公司的合作,属于“内部消化”,另外采购车企对原本车型进行的改装也比较多。

那么,这一次比亚迪与滴滴的合作是全新的定制还是其他方式?而他们之间合作的车型是不是就是滴滴之前计划的D1呢?目前尚没有准确的答案。

有分析人士认为,未来类似这样的合作会增多。一方面,对于滴滴这种没有主机厂背景的出行公司而言,可获得更多的车源支持。而对于比亚迪而言,则具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比亚迪既可借助滴滴的订单实现更多的增量。同时,更重要的是,滴滴的流量优势和在出行市场一家独大的市场份额,也能支持比亚迪在新销售商业模式上探索更大的可能。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